[促营养改善物质]--营养生理特点
作者:nmbk-001查看次数:发布日期:2016-03-14
一、猪的消化道结构及其功能
猪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过程是通过消化器官、消化腺体、消化液和神经调节整体稳定恒控制完成的。消化器官主要有:口腔、咽与食道、胃、小肠、大肠组成。消化液主要是指:唾液、胃液、肠液、胰液、胆汁等。消化的调节则是由激素和神经系统共同完成。
1.口腔 由唇、颊、硬腭、下颌骨、舌、齿等器官构成。口腔消化由摄取食物开始,食物进入口腔后,经过咀嚼,混入唾液,然后吞咽。口腔前端以口裂与外界相通,后端通咽。口腔内面(除齿外)衬有粘膜,粘膜较厚,富有血管。口腔粘膜上有唾液腺的开口。口腔是消化系统的起始部,具有采食、搅拌食物、吸吮、泌涎、味觉、咀嚼和吞咽等功能。
2.咽 咽是呈漏斗状的肌肉囊,为消化、呼吸的共同通道,位于口腔和鼻腔的后方,喉和食管的前上方。
3.食道 食道是连接口腔和胃的一个肌肉发达的管道,食道的作用是直接把食物通过胸腔送入胃内,而不影响胸部器官的正常功能。
4.胃 胃位于腹腔内,在膈和肝的后方,前端以贲门接食管,后端以幽门与十二指肠相通。胃有暂时贮存食物、分泌胃液、进行初步消化和推送食物进入十二指肠等功能。猪胃壁粘膜分为有腺部和无腺部,有腺部粘膜根据腺体不同分为贲门腺区、胃底腺区和幽门腺区,胃底腺是分泌消化液的主要腺体。无腺部靠近贲门,无消化腺,不分泌消化液。整个胃粘膜表面还分布粘液细胞,分泌粘液形成保护层,防止粘膜受胃酸的侵蚀。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胃壁的紧张性收缩和蠕动将猪在胃内的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使食团变成半流体的食糜,便于化学性消化,并使胃内容物通过幽门向十二指肠移动。
5、肠 肠起自幽门,止于肛门,可分小肠和大肠两部分,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大肠有分为盲肠、结肠和直肠三段。
(1)小肠 小肠最长,管较小,肠壁粘膜形成许多环行的褶和微细肠绒毛,突入肠腔中,以增加与食物接触的面积。小肠部的消化腺很发达,有壁内腺和壁外腺两大类。壁内腺有肠粘膜的肠腺和十二指肠粘膜下层的十二指肠腺,壁外腺有肝、胰分泌的胆汁和胰液由导管通入。消化腺的分泌物中含有多种酶,能消化各种营养物质。十二指肠是小肠的第一段,较短,肝管和胰管即开口于此。空肠是小肠中最长的一段,也是食物消化和营养物质吸收的重要场所。回肠是小肠末段,较短,肠壁较厚,其末端开口于盲肠或盲结肠交界处。
(2)大肠 大肠粘膜中的腺体分泌碱性、粘稠的消化液,其中含有消化酶甚少。所以大肠内的消化主要靠随食糜带来的小肠消化酶和微生物的作用。食糜经过消化和吸收后,其中的残余部分进入大肠的后段。在这里,水分被大量吸收,大肠的内容物逐渐浓缩而形成粪便。
一、猪的消化液及其功能
1.唾液及在消化中的主要作用
唾液是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三对主要唾液腺和口腔粘膜中许多小腺体分泌的混合液。唾液分为浆液型、粘液型和混合型三类。唾液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呈弱碱性。
唾液的主要作用:(1)唾液含有大量的水分,可湿润饲料,便于咀嚼和吞咽,同时唾液溶解食物中某些可溶物质,从而引起味觉,促进消化液的分泌;(2)唾液中的粘蛋白富有粘性,有助于咀嚼和吞咽;(3)猪的唾液含少量淀粉酶,在适宜环境下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2.胃液及在消化中的主要作用
胃液是由胃粘膜分泌的透明、淡黄色液体,PH:0.5-1.5。胃液主要由水、盐酸、胃蛋白酶原、粘液和内在因子组成,胃液消化功能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胃酸: ① 激活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② 维持胃内酸性,为胃内消化酶提供适宜环境,并使钙、铁等矿物质元素游离,易于吸收;③ 杀死食物中带入的微生物;④ 造成蛋白质变性,易被消化酶分解。
胃蛋白酶: 将蛋白质分解成简单的肽和胨,主要作用于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的肽键。
粘液:主要是糖蛋白,① 润滑作用,食物易于通过; ② 保护胃粘摸不受食物机械损伤;③ 粘液偏碱性,降低粘膜层酸度,防止酸和酶对粘膜的消化。
内在因子: 由细胞壁分泌的一种粘蛋白,可与B12结合成复合物,促进肠壁上皮对B12吸收。
3.胰液及在消化中的主要作用
胰液由胰腺分泌通过胰管,与胆管合并,由胆管口分泌入十二指肠。 胰液为无色、无臭、弱碱性液体,PH:7.8-8.4,主要由水分、无机盐和酶组成。胰液的酶种类多,作用强,在消化中起主要作用。胰淀粉酶主要分解α-淀粉;胰脂肪酶类将脂类分解成甘油一酯和游离脂肪酸;胰蛋白酶类主要是多种蛋白酶原,在胰液的肠激酶作用下激活,将蛋白质、肽分解成游离氨基酸。中和作用——胰液的碱性无机盐可中和胃酸,以维持肠内适宜的酸碱度,保护肠壁。
4.胆汁及在消化中的主要作用
胆汁由肝细胞合成,在胆囊贮存、浓缩,由胆管排入十二指肠。胆汁为金黄色、味苦、浓稠状液体,主要有水和钠、钾、钙等矿物质的盐,胆盐、胆色素、脂肪酸、磷脂、胆固醇、粘蛋白等组成。其主要作用:激活胰脂肪酶;胆盐、类酯可乳化脂肪,形成脂肪小球;胆盐与甘油一酯、FFA形成复合物,促进脂肪吸收;间接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胆固醇排泄途径之一,防止动脉硬化。
5.小肠液及在消化中的主要作用
小肠液由十二指肠细胞分泌,弱碱性,PH:7.6。主要活性物质是各种酶类,对低分子蛋白质、糖进行彻底消化,使之成为直接吸收的小分子化合物。如:氨基肽酶、α-糊精酶、麦芽糖酶、乳糖酶、蔗糖酶、碳酸酶、肠激酶等
三、猪的后段消化道微生物及其功能
1.共生微生物:猪的后段消化道通常给微生物生长提供一个理想的温度、湿度和营养环境。由于这些微生物能酶解纤维素和有关化合物,从而提高粗饲料对猪的营养价值。
2.碳水化合物的降解:未消化碳水化合物在猪的后段消化道内主要由厌氧细菌发酵产生出挥发性脂肪酸。其中最主要的是乙酸、丙酸和丁酸。挥发性脂肪酸可部分由肠壁吸收,为猪提供一定的能量来源。
3.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细菌和其它微生物为了生活繁殖,利用寄主吃进饲料,猪的前段消化道内未吸收的氮源,可用于合成微生物所需的蛋白质。细菌蛋白质进一步消化,被寄主以氨基酸的形式部分由肠壁吸收,为猪提供一定的蛋白质来源。
4.B族维生素的合成:正如微生物区系能够合成蛋白质一样,在猪的后段消化道内,还能合成多种寄主所需的维生素,如核黄素、烟酸、吡哆醇(B6)、生物素、泛酸以及B12等B族维生素,而且能满足猪的部分需要。某些维生素的合成速度受某些营养素含量的影响,如日粮中缺钴,维生素B12的合成速度就慢。维生素K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它也能在猪的后段消化道内合成。可是维生素的合成是在猪的后段消化道内,很快通过消化道排除体外,对合成B族维生素的吸收量很有限。